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4月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
新职业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是怎样构成的?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又应该如何融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什么本质不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如何区别?未来高职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具体又应该如何发展?
6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就上述话题采访了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和职教界专家。
从根本上扭转了职业教育定位模糊问题
“新职教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从根本上扭转了多年来职业教育定位模糊的局面,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杨劲松说。
杨劲松介绍,我国职业教育分为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以及以上层次。高职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又分为专科和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
在苏州职业大学校长曹毓民研究员看来,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吸引力不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等问题。因此,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就业与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
杨劲松告诉记者,新职教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一大举措、五大关系,构建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建立健全了多方联动、跨界融合、支撑技能型社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曹毓民告诉记者,新职教法将“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修改为“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这一提法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初中生完成义务教育后都可以读高中,分流仍然实质性存在,而是给予学生和家庭更多选择的机会,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更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我国自推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贯通发展改革以来,中高等职业教育得以迅猛发展,但二者均遭遇‘学历断头和终结’,学历提升教育渠道不畅,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持续健康发展。”杨劲松说。
在曹毓民看来,让学生及其家长在普通高中、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之间,根据学生的个性、禀赋、特长,有更多、更加自主的选择,并在今后学历通道打通后,同样拥有良好的就业平台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今后,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将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系统,纵向贯通,开辟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而横向衔接,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这为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道路,为技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杨劲松说。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人才培养各有侧重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供给呈倒挂的尴尬现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亟待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将有限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增值的人力资源。
杨劲松认为,加快发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顺应经济建设新格局和产业变革新布局的客观需要,使得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技术迭代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
国家统筹推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规定高职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禁止设置歧视政策。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各有侧重。
在杨劲松看来,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区别在于:
培养目标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研究型、研究及应用并重型以及设计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方式上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着眼于理论的理解和传授,高职教育明确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
办学方向不同。新职教法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规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加快培养托育、康养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发展与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教育表现在三个方面:
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力军,加快了转化周期和转化率。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社会需求量日益提升,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否顺利实现。
高职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使命,在提高全民族的技能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占据着基石地位。
曹毓民认为,职业本科教育比普通本科教育多了技能性要求,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
而普通本科教育旨在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研究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主要侧重的是学历教育。
“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它既畅通了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保证了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又与普通本科教育区别开来。今后,同样的学制和学历上升通道下,学生毕业后工作的方式和场景虽有差异,但不存在谁更有含金量的说法。”曹毓民说。
职教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产教深度融合
“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于产教深度融合,这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杨劲松说。
杨劲松还认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的确立,能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质量评价、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全过程,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分别是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跨界关系、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并重关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关系、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协作关系以及不同层级职业教育之间的贯通关系。
曹毓民提出,新法出台后,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保障机制。建立与完善本科职业教育的专业学位制度,明晰本科职业教育的专业学位种类、层次以及授予资格认证等。建立和完善本科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同时,要着力提升企业参与度。出台企业办学、产教融合育人等制度、办法,推动治理主体的内外联动,激发企业自主办学、参与本科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破除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职业属性”不明显的弊病。
其次,要注重构建评价机制。构建由政府评价、社会评价以及第三方机构评价组成的评价机制,评价本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社会效益等内容,稳步提升本科职业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