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建议将全国所有“职业技术”院校名称更改为“应用技术”院校,消除“职教学生”标签化。
国人历来讲究起个好名字,民间有“姓名学”一说。小时候,乡下孩子上学,有的同学今天叫这个名字,过几天改了名。现如今,有人若事业不遂,生活不顺,也要掂量改一下名字,不过,现在改个名字,村、乡、派出所开证明,要费不小周折。
必须要承认的是,中国的职业教育,的确是“低人一等”的教育,是不受人待见的教育。建议将全国所有的“职业技术”院校更改为“应用技术”院校,由此能消除“职教学生”的标签化,若真能将职业教育的污名化取消掉,倒也不失为项良策。
但仔细审视这项建议,其实不难发现有点一厢情愿的意味。
例举这样一个事实,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所中职学校,建校近40年,学校的校名改了很多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到如今,弄得本地人对我校的校名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称谓,职中、县职中、职校、县职校、技校、职专、县职专,职业中专、县职业中专、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
但不管怎样更名,别人怎样叫,中职学校就是中职学校,别人不会把你当成普通高中,当然也不会把你当作“克莱登大学”。
近年来,全国部分高校也热衷起改名,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12至2017年间,全国至少有200所高校更换了校名。这其中,部分高校极力将“职业”或“职业技术”抹去,“去职业化”升格为“学院”“大学”。
202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提到,独立学院整合优质的高职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的名称一般为XXXX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本科层次教育,与普通本科高校同属一个层次。
耐人寻味的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之后更名为大学,但要求校名中必须保留“职业技术”字样,却在一些地方受阻。2020年,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意欲转设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很多在校学生表示反对,称宁可不要有“大学”二字,也不要有“职业”二字。2021年以来,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暂停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
果真,“职业”、“职业技术”这个字眼很可怕?是“职业”“职业技术”本身给职业教育抹黑?是“职业”、“职业技术”字样招致学校、家长、学生联合反对。澎湃新闻近期报道,“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调查发现,30.2%的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其实,这一数据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我们不是天天在喊,只要是做父母的,谁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上职业学校呢?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门见山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也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国家政策上,还是在法律地位上,职业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类型教育。当然,对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其校名如何起,相关法律上没有作出硬性规定。
回归到“职业技术”院校名称更改为“应用技术”院校话题上,如果这样就能消除“职教学生”标签化,就能解决职业院校社会认可度低,就能让老百姓愿意选读职业教育。对此,我们表示强烈怀疑。如此更名,一招即胜,国家何必下功夫、花大力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呢? 当然,从学术层面上探讨,职业教育引进“应用技术”,大有研究的价值和空间。但若拿来在职业学校名称上“换马甲”,无异于盲人摸象,自欺欺人罢了。职业教育禁不起这样的折腾!